功能科(超声科)现有职工22人,其中医师14人,正主任医师2人,副主任医师5人,进修1人,日检查人次500人次。科室设有11个超声诊室,日均超声检查项目约500人次;配备飞利浦EPIQ 5、GE 10、迈瑞R9等彩色多普勒超声仪,开展超声类的所有检查及治疗项目,例如介入超声、浅表器官、心脏、妇产科、血管、肌肉及骨骼超声诊断等等。
团队带头人:孟凡荣 男 主任医师,专注乳腺超声检查20多年。
以第一作者在国内超声顶级期刊及SCI上发表乳腺疾病相关论文若干。例如《中华超声影像学》《中国超声医学》等。
社会职务:江苏省超声工程学会理事,江苏省中西医超声学会常务委员,江苏省医疗纠纷超声专家库成员等等若干。
一、乳腺超声系列
乳腺超声团队人员孟凡荣、李亚洲、开申凤、赵丽萍等,
检查较多的乳腺乳腺疾病如下:浸润性导管癌、浸润性小叶癌、乳腺粘液癌、乳腺髓样癌等、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;乳腺导管内瘤、乳腺硬化性结节、乳腺纤维腺瘤、浆细胞性乳腺炎。乳腺导管扩张、叶状肿瘤(交界性)等;
专家超声仪:飞利浦EPIQ5;GE E10;迈瑞R9;
主要研究方向为乳腺癌的超声影像与病理学的相关性。
二、颈部包块及介入超声系列
颈部包块超声团队人员:李亚洲、王新方、宋雨、栗春莉。高级职称为主。该团队依托国家重点专科瘰疬科,建立了MDT团队。开展颈部淋巴结、甲状腺、涎腺等等疾病的超声检查及治疗;月均超声介入200余例。
三、心电图室
我院心电图室作为常规检查科室,在心脏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心电图通过记录心脏的电学活动,能够提供简便、无创、可重复且信息量大的检查手段,对心血管疾病及其他相关疾病的诊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科室人员与技术优势:
心电图室的工作人员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团队组成,团队成员均拥有20年以上的医疗工作经验。她们不仅掌握心电图的基础知识,还能将心电图学与临床知识紧密结合,紧跟国内心电图领域的最新发展,确保为临床提供真实、实用、可信的诊断依据。
设备介绍:
1. END SE-1201心电图机和Biocare-IE12A:这两台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分析仪,具有强大的抗干扰能力,图形清晰,波形不失真,能够为心脏疾病的诊断提供有力的支持。
2. 动态心电、动态血压分析系统: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,科室引进了最新的动态心电及动态血压分析系统,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收集心电数据,并支持医生远程调用和传输测试数据与结果,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和医生。
3. 纳龙远程心电工作站:为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,科室新增了纳龙远程心电工作站,覆盖多个医联体社区医院,实现了心电数据的远程传输和诊断,提升了区域内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效率和服务能力。
主要检查项目
心电图室开展的主要项目包括:
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:用于常规心电图检查,能够全面反映心脏的电活动情况。
动态心电图检查:通过24小时不间断监测,捕捉心律失常等短暂性心脏电活动异常。
动态血压监测:用于评估患者的血压波动情况,尤其适用于高血压患者的诊断和管理。
诊断范围:
心电图室能够对以下疾病进行诊断或辅助诊断:
心脏结构异常:如心房、心室肥大等。
心律失常:包括窦性心律失常、房性心律失常、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、室性心律失常等。
心脏传导异常:如心脏传导阻滞、预激综合征等。
药物中毒及电解质紊乱:通过心电图变化辅助诊断。
心血管疾病:如冠状动脉性心脏病、高血压性心脏病、心包炎、心肌炎、心肌病、先天性心脏病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、心脏瓣膜性疾病等。
其他相关疾病:如急性肺栓塞、起搏心电图、甲状腺疾病等。
服务宗旨:
心电图室全体工作人员始终秉持“患者至上、优质服务”的原则,竭诚为广大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检查服务,并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。通过先进的设备和技术,科室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、精准的医疗服务,助力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。
远程心电工作站的优势:
新增的纳龙远程心电工作站进一步扩展了心电图室的服务范围,覆盖多个医联体社区医院,实现了心电数据的远程传输和诊断。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区域内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效率,还为社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,真正实现了“家门口”的心电图检查与诊断。
通过不断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,心电图室将继续为患者和临床医生提供更加优质、高效的服务,助力心血管疾病的精准诊疗。